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举行的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就最新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行解读。该文件已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行业应用需求与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为核心,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发展支撑体系,探索中国特色AI发展路径。
六大行动+八大支撑 构建AI发展生态
《意见》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六大行动展开,并从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等八个方面夯实基础。霍福鹏强调,这一布局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既聚焦前沿科技突破,也注重民生场景落地。
四大维度直击民生关切
文件特别提出"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等重点方向,具体体现在四个"更":
1)、工作方式更智能:AI将深度赋能生产流程优化,例如制造业智能调度、物流无人化配送等场景;
2)、教育学习更高效:智能教育平台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AI助教已覆盖多地中小学;
3)、生活品质更美好:文娱、养老、托育等领域加速渗透,如AI陪伴机器人、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系统;
4)、消费结构更优化:服务消费新场景加速拓展,体验式消费、情感交互消费等新兴业态涌现。
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
霍福鹏指出,AI将推动居民消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一方面,服务消费领域通过AI技术重构场景:家政服务机器人、AI文旅导览、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正成为新增长点;另一方面,智能终端加速普及,智能网联汽车、脑机接口设备、低空飞行器等新产品已进入市场培育期。
安全治理与全球合作并重
针对AI发展中的潜在风险,《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体系,涵盖数据隐私保护、算法伦理审查等环节。同时,文件强调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
未来展望:AI融入千家万户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相关技术渗透率达45%。霍福鹏表示,随着政策落地,AI将加速从"工具属性"向"基础设施属性"演进,最终实现"智能生活触手可及"的目标,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位民众。
结语
此次《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球AI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未来,政策落地效果与技术创新速度将成为决定产业变革深度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