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8月29日半导体股大跌:传统材料稳立根基,新兴赛道谁将领跑?

8月29日半导体股大跌:传统材料稳立根基,新兴赛道谁将领跑?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8月29日A股市场,科技板块集体降温,科创50指数领跌宽基指数,半导体板块成为调整重灾区,CPO概念同步走弱。寒武纪、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跌幅超5%,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次半导体股调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半导体材料作为产业基石,传统与新兴材料的差异化前景亦值得深入探讨。

8月29日A股市场,科技板块集体降温,科创50指数领跌宽基指数,半导体板块成为调整重灾区,CPO概念同步走弱。寒武纪、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跌幅超5%,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次半导体股调整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半导体材料作为产业基石,传统与新兴材料的差异化前景亦值得深入探讨。
半导体股调整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市场情绪与资金面的短期扰动​​
近期科技板块因前期累积涨幅较大,资金获利了结压力凸显。随着市场风格向低估值、强周期板块切换,资金从高贝塔的科技领域向其他方向迁移,半导体作为科技链核心环节首当其冲。从资金动向看,8月29日半导体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显著,部分资金选择“落袋”或转向确定性更高的消费、周期板块,加剧了板块抛压。历史经验显示,科技板块调整周期中,半导体因技术迭代快、估值弹性大,往往率先承压,此次调整符合这一规律。
(二)行业基本面的阶段性压力​​
全球竞争格局生变​​: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的双重洗牌。全球范围内,新兴晶圆厂加速落地,部分厂商以低价策略抢占成熟制程市场,拉低行业整体毛利;国际巨头则加大先进制程研发投入,国内企业在技术追赶与市场份额争夺上面临双重挤压。市场对半导体企业盈利预期的修正,直接反映在股价表现上。
下游需求分化明显​​: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等产品渗透率趋近饱和,全球出货量连续多个季度低位徘徊,对芯片的拉动力减弱;汽车电子虽因新能源车高景气保持增长,但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及车企扩产节奏放缓影响,需求增速低于预期。两大主力下游的疲软,加剧了市场对半导体景气的担忧。
​​(三)企业层面的个体性冲击​​
部分半导体企业半年报暴露的业绩压力成为调整导火索。其一,研发投入高企但成果兑现滞后,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如硅片、光刻胶)及供应链阶段性阻滞,导致企业盈利承压——某头部设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超[X]%,引发市场对其成长持续性的质疑;其二,核心技术突破节奏不及预期,部分企业在先进制程(如7nm以下)或特色工艺(如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仍依赖外部技术合作,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削弱了市场信心。
半导体材料赛道的差异化前景,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地基”,材料环节的发展逻辑与芯片制造、设计环节存在差异,传统与新兴材料正走出分化的成长路径。
(一)传统材料的“稳”与“进”​​
硅材料​​:尽管面临宽禁带半导体挑战,硅基材料凭借成熟的工艺体系(覆盖12英寸及以下制程)与极低的成本优势,仍将是未来5-10年主流衬底。技术迭代方向聚焦于“大尺寸+高纯度”——更大尺寸晶圆(如18英寸)可提升单晶产出效率,降低芯片制造成本;更高纯度(缺陷密度低于ppb级)则是支撑3nm以下先进制程的关键。预计硅材料在硅基芯片领域市占率将长期维持在90%以上,但增速将随先进制程渗透放缓而趋稳。
材料​​:在芯片互连领域,铜凭借低电阻率(较铝低约40%)已成为28nm以下制程的主流互连金属。随着芯片集成度提升(如3D堆叠技术普及),铜互连面临“电阻-电容延迟”(RC Delay)挑战,技术攻关方向转向“低k介质+超薄铜箔”组合——通过改进铜沉积工艺(如电沉积均匀性控制)及开发新型阻挡层材料(如钌、锰合金),进一步降低互连电阻与寄生电容。铜材料在先进封装中的应用拓展(如扇出型封装),将成为其新的增长极。
​​(二)新兴材料的“高”与“快”​​
氮化镓(GaN)​​:作为宽禁带半导体代表,GaN凭借高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与耐高温特性,在高频、高功率场景中优势显著。电力电子领域,GaN快充(65W以上)已规模化商用,未来将向数据中心电源、新能源汽车OBC(车载充电机)渗透;射频领域,GaN基PA(功率放大器)在5G毫米波基站、卫星通信终端中加速替代LD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预计2025-2030年全球GaN器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超30%。
碳化硅(SiC)​​:SiC的热导率(是硅的3倍)与击穿电场(是硅的10倍)使其在高压、高温场景中不可替代。新能源汽车领域,SiC模块已用于主驱逆变器(如特斯拉Model 3),可提升电机效率5%-10%、增加续航5%-8%;工业领域,SiC器件正逐步替代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用于光伏逆变器、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随着8英寸SiC衬底量产(良率提升至70%以上)及成本下降(较2020年降低约50%),SiC在储能、充电桩等场景的渗透将进一步加速。
结语
半导体股调整是市场情绪、行业周期与企业基本面的共振结果,短期扰动难改产业长期升级趋势。对于材料环节,传统硅、铜材料依托成熟体系维持“基本盘”地位,而GaN、SiC等新兴材料则凭借性能优势打开高增长空间。投资者需结合技术迭代节奏、下游需求兑现度及企业竞争力,把握结构性机会。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