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智能机器人研发目录 加速矿山行业智能化转型与安全升级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智能机器人研发目录 加速矿山行业智能化转型与安全升级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政策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器人替代“险累苦脏”岗位成核心方向

——政策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器人替代“险累苦脏”岗位成核心方向

长江有色金属网9月5日讯,据知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正式发布《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明确将通过政策扶持、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矿山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重点替代高风险、高强度作业岗位,助力矿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此举标志着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入“技术攻坚+安全治理”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政策加码:明确研发方向,破解安全痛点

《目录》经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2025年第14次局务会审议通过,聚焦矿山作业中“险、累、苦、脏”四大痛点场景,划定了12类重点研发方向,包括: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瓦斯监测、顶板垮落预警、火灾扑救机器人;

•高危作业替代:井下爆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锚杆支护机器人;

•重体力劳动替代:矿石搬运、巷道掘进、设备巡检机器人;

•复杂环境作业:深部开采、水下探测、极端温度环境作业机器人。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矿山行业仍面临事故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招工难等问题,智能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将成为破解安全与发展矛盾的关键抓手。《目录》的出台旨在通过“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双模式,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攻关核心部件、智能算法、集群协同等“卡脖子”技术。

产学研协同:构建创新联合体,加速成果转化

为推动《目录》落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提出“开放合作、资源整合”的实施路径:

•支持联合攻关:鼓励矿山企业、装备制造商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对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给予资金补贴;

•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矿山智能机器人安全认证绿色通道,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强化示范应用:在重点产煤区、金属矿区建设机器人应用试点,对先行先试企业给予税收减免。

据悉,多家龙头企业已率先布局。例如,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启动“井下爆破机器人”项目,旨在实现爆破作业全流程无人化;山东能源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巷道掘进机器人”,已在兖矿能源旗下矿井完成工业性试验,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倍以上。

市场潜力:千亿级赛道加速崛起,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行业分析指出,矿山智能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期。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矿山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政策驱动下,以下领域有望率先突破:

•安全监测类:瓦斯、水害等灾害预警机器人需求迫切,市场规模占比预计达40%;

•作业替代类:搬运、巡检等重体力岗位机器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助力矿山企业降低人力成本30%以上;

•应急救援类:针对矿难事故的救援机器人将成为“刚需”,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机器人替代不仅是安全升级,更是生产模式的革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明认为,随着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矿山机器人将向“自主决策+集群协同”方向演进,最终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终极目标。

未来展望:政策持续发力,构建智能化生态体系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完善矿山机器人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并探索“机器人即服务”(RaaS)商业模式,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此外,针对深部开采、海洋矿山等前沿场景,将启动“揭榜挂帅”机制,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参与攻关。

结语

“人海战术”到“机器换人”,从被动安全到主动防控,矿山智能机器人正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多重驱动下,我国矿山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矿山新时代正在到来。

•国际对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出台类似政策,力拓集团、必和必拓等企业已实现采矿作业50%以上环节自动化;

•技术挑战:矿山环境复杂,机器人需突破防爆、耐腐蚀、自主导航等关键技术;

•资本动向:2025年上半年,矿山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同比增长60%,红杉资本、高瓴创投等机构加速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