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天铁科技铜锂复合带试生产落地,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布局再获突破

天铁科技铜锂复合带试生产落地,固态电池负极材料布局再获突破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固态电池被视作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产业化进程正从实验室向规模化量产推进,而负极材料作为关键环节,市场需求将随技术落地快速释放。当前,硅基负极与金属锂负极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前者凭借成熟工艺率先实现产业化,后者则以超高能量密度成为终极目标。

近期,天铁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首期300吨20μm锂复合带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当前已具备批量供货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随时启动正式生产。

据介绍,铜锂复合带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重要创新形态,主要应用于固态电池产品。相较于传统负极材料,其具备高导电性、低界面阻抗等优势,适配固态电池对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升级需求。

固态电池被视作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产业化进程正从实验室向规模化量产推进,而负极材料作为关键环节,市场需求将随技术落地快速释放。当前,硅基负极与金属锂负极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前者凭借成熟工艺率先实现产业化,后者则以超高能量密度成为终极目标。 

技术路线分化明显: 
• 硅基负极:短期商业化主力,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石墨的10倍以上),适配固态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 金属锂负极:长期技术制高点,理论容量3860mAh/g,可支撑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500Wh/kg。

产业化加速催生市场空间: 
据中信证券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需求将超36万吨(金属锂负极占20%),对应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硅基负极短期渗透率或达60%,金属锂负极则随全固态电池量产进入爆发期。政策端,中国新国标强制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叠加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场景需求,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双轮驱动。 

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行业仍面临界面阻抗高、锂枝晶控制难、成本高昂等瓶颈。例如,硫化物电解质成本超400万元/吨,金属锂负极量产需突破超薄化(5-6μm)与均匀沉积工艺。但头部企业通过干法电极、复合集流体、3D结构宿主等创新方案加速破局,设备端先导智能、曼恩斯特等已实现干法产线突破。 

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从上游材料到中游制造,再到下游应用,全链条技术-产能-市场闭环加速形成。机构预测,2025-2030年固态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将诞生3-5家百亿级龙头,重塑全球锂电竞争格局。

【信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