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金属镝单日暴跌10,000元/吨:出口管制与技术迭代下的稀土新格局

金属镝单日暴跌10,000元/吨:出口管制与技术迭代下的稀土新格局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金属镝:11月19日均价单日下跌10,000元/吨至195.75万元/吨,环比11月3日下跌0.51%。尽管出口管制后库存降至1个月以下,但现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有限,需求端观望情绪浓厚。

——从价格波动看中国稀土战略转型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一、价格走势:短期回调与长期博弈并存

近期价格回调的直接诱因

金属镝:11月19日均价单日下跌10,000元/吨至195.75万元/吨,环比11月3日下跌0.51%。尽管出口管制后库存降至1个月以下,但现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有限,需求端观望情绪浓厚。

氧化镝:1月19日均价单日下跌5,000元/吨至150.5万元/吨,环比11月3日跌幅达4.30%。价格回调幅度显著高于金属镝,反映下游磁材企业采购节奏放缓,对高价原料接受度降低。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影响

出口管制效应:2025年4月实施的出口管制虽限制了中重稀土(包括镝)的海外流通,但国内库存消化缓慢,叠加永磁企业技术替代加速,导致短期供需失衡。

地缘政治博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态中美稀土协议“有望”在感恩节前达成,市场对供应链稳定性预期升温,部分投机资金撤离,加剧价格波动。

二、行业折射:稀土战略价值与结构性矛盾凸显

出口管制背后的产业逻辑

资源安全与战略博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供应国,通过出口管制强化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力,倒逼全球产业链向中国倾斜,同时为国内高端制造(如新能源、军工)预留战略资源。

合规成本与贸易摩擦:出口需申请许可并标注管制编码,违规企业面临海外工厂关闭风险,短期推高运营成本,但长期将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技术替代与需求端变革

永磁材料创新:晶界扩散技术减少镝用量30%,低重稀土或非稀土磁材(如铁氮永磁)研发加速,削弱传统镝系产品需求刚性。

应用领域分化:电动车、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对镝需求持续增长,但军工、传统电机等领域因技术替代和成本压力,需求增速放缓。

三、后市前景:短期震荡与长期价值重估

短期(1-3个月):价格或维持区间震荡

支撑因素:中美稀土协议若达成,供应链稳定性预期将缓解市场恐慌;北方稀土等龙头企业股市走高,反映资金对行业龙头的长期信心。

压制因素:出口管制下国内库存消化需时间,技术替代持续削弱需求,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中期(6-12个月):结构性分化加剧

高端镝产品:高纯度、特殊规格金属镝因军工、新能源领域需求刚性,价格或稳中有升。

氧化镝等原料:受技术替代和库存压力影响,价格可能延续弱势,但跌幅逐步收窄。

长期(1-3年):价值重估与产业链升级

资源战略价值凸显: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在先进武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战略地位提升,长期价格中枢有望上移。

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中国将通过出口管制和技术壁垒,推动稀土产业从“原料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型,全球供应链将加速重构。

四、未来趋势:中国引领全球稀土新秩序

政策持续发力:出口管制或进一步细化,覆盖更多稀土品类;环保标准提升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向头部企业集中。

技术驱动需求:新能源、军工等领域对高性能稀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技术迭代(如无重稀土磁材)可能改变需求结构,但短期难以完全替代。

地缘政治博弈深化:中美稀土协议若落地,短期缓解供应链紧张,但长期竞争仍将围绕技术标准、资源掌控和市场份额展开,中国需通过创新巩固优势。

结语:在变革中把握机遇

金属镝与氧化镝的价格波动,本质是中国稀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的缩影。短期阵痛难免,但长期看,出口管制、技术迭代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将共同推动中国稀土行业迈向更高附加值领域。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龙头企业技术储备与产业链整合能力;对于行业而言,需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在全球稀土新秩序中占据主动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