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首个交易日,沪期铜主力来了个漂亮的开门红,截至11:00最新价报79680元/吨,上涨460元,涨幅0.58%。长江现货1#铜价报80070-80110元/吨,均价报80090元/吨,单日大涨640元/吨;铜升贴水报b300-b340元/吨,均价报320元/吨,上涨30元/吨;早间现货市场维持刚需交易,市场交投相对活跃,持货商逢高出货积极,现货升水挺涨支撑持货商挺价信心。
上周五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GDP修正值年化增长3.3%,超市场预期,企业投资同比增5.7%、消费者支出坚挺及出口积极,缓解市场对经济放缓担忧;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2.9%,创近期新高,显示通胀压力未消。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9月将启动降息,但幅度仍存分歧,非农就业数据(本周五公布)或成关键变量。本周,全球铜市聚焦中美经济数据与政策动向。
中国方面,8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及综合PMI均回升,经济景气保持扩张;7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政策稳产能效果显现,下游金属消费需求获支撑。机构分析,中美经济企稳叠加美元中期偏空(G20货币中波动加剧),为铜价提供上行动力,但全球现货供应宽松及中国部分指标偏弱,限制涨幅。
中国铜冶炼厂:上半年业绩创十年新高,下半年风险显现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铜冶炼厂在全球原料紧缺背景下逆势突围。江西铜业净利润达41.7亿元人民币(约5.85亿美元),创2011年以来新高;云南铜业亦录得13.2亿元历史最高利润,远超海外同行(部分海外冶炼厂因矿源不足濒临停产)。
盈利支撑点:
自有矿山优势:部分企业直接受益于铜价上涨(年内涨幅约13%),成本端压力可控;
副产品贡献:硫酸等副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为冶炼业务提供额外收入,企业盈亏平衡点降至接近零。
下半年挑战:
1)、原料竞争加剧:全球矿石供应趋紧,中国7月铜产量已现回落,国家调控过剩产能措施生效;
2)、加工费承压:现货冶炼加工费(TCs)持续为负,创历史低位,6月冶炼厂集体将长单加工费设为零,行业盈利空间受挤压;
3)、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国内政策调控及全球经济复苏持续性,影响需求端表现。
业内预计,下半年冶炼厂难以维持上半年高盈利,但长期看,凭借规模、技术及产业链优势,中国铜冶炼仍将在全球市场保持竞争力。
分析观点:铜价短期偏强,中长期突破1万美元需观察
尽管中美经济数据提振市场信心,但机构对铜价走势持分化态度。根据彭博情报指出,美元走弱为以美元计价的铜提供支撑;高盛则重申年底LME铜价9700美元/吨的预测,认为全球现货供应宽松及中国部分经济指标偏弱,可能限制上行空间。
技术面看,短期铜价受益于降息预期及需求复苏,但伦铜能否突破1万美元/吨关口,需观察:
全球经济复苏持续性:美国非农数据及中国“金九银十”需求兑现情况;
中国政策效果:稳增长措施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作用;
供给端变化:全球铜矿供应扰动加剧,TC回升难掩中长期隐忧
自由港印尼冶炼厂因制氧设备故障短期抛售铜精矿,预计动用下月90%出口配额,推动进口加工费(TC)回升至-37美元/干吨(8月1日进口指数报-42.09美元/干吨,同比跌48.64%),该公司计划9月初完成东爪哇冶炼厂维修。秘鲁6月铜产量22.9万吨(+7.1%),其中拉斯邦巴斯矿增63.5%、Chinalco矿产量翻倍,上半年累计产量134万吨(+3.5%)。智利Codelco因埃尔特尼恩特矿坍塌,2025年产量预计下调至134-137万吨,但7月铜产量同比微升0.3%至445214吨(智利统计局数据)。赞比亚二季度铜产量21.56万吨(环比-3.7%)因矿山事故及品位下降,但上半年产量同比增18%至439644吨,政府目标年内冲刺100万吨。此外,8月LME铜库存延续累积,月增20700吨至158900吨(环比+14.98%),创逾三个月新高;沪铜库存月增6325吨至79748吨(+8.61%),全球显性库存压力凸显。
结语:供需博弈下,铜市等待方向选择
当前,铜市处于宏观预期与基本面博弈的关键期。中美经济数据企稳为需求端注入信心,但供给过剩压力及加工费低迷仍制约冶炼环节利润。未来一周,美国非农数据、中国8月PMI及全球央行政策动向,将成为决定铜价短期走势的核心变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