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续航1000公里+绝对安全:固态电池即将颠覆你的出行体验

续航1000公里+绝对安全:固态电池即将颠覆你的出行体验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正加速从研发迈向产业化。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显著提升安全性,避免漏液和燃烧风险,并可通过匹配高容量正负极材料,将能量密度提升至传统锂电池的两倍以上。多家企业已公布量产计划,意味着该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正加速从研发迈向产业化。其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显著提升安全性,避免漏液和燃烧风险,并可通过匹配高容量正负极材料,将能量密度提升至传统锂电池的两倍以上。多家企业已公布量产计划,意味着该技术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硅基材料助推能量密度提升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负极,成为突破能量密度限制的关键。部分车型搭载的半固态电池采用硅碳复合负极,能量密度显著提高,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研究团队通过结构创新和材料优化,进一步改善了硅基负极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相关企业正在扩大硅基负极产能,预计2025年国内总产能将达10万吨。技术专利也不断涌现,如通过纳米包覆降低膨胀率,推动其规模化应用。

金属材料需求格局重构
随着固态电池发展,部分金属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锂资源需求进一步上升,高纯度锂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快,盐湖提纯等技术成为发展重点。
•锗、稀土等稀有金属因硫化物和氧化物电解质的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价格明显上涨,多家企业积极扩产。
•传统金属中,高镍正极材料仍为主流,但钴用量大幅降低,铝塑膜等新封装技术推动铝、锂、镍等需求增长。
产业化进程加速,2027年成关键节点
当前固态电池发展呈现“半固态过渡、全固态突破”的双路径:

•半固态电池率先量产,能量密度显著提升,适配现有产线,多家企业计划2025年试生产,2027年实现大规模供应。
•全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以上,部分产品已送样测试,2027年有望实现量产。
国际市场也在积极布局,多家企业合作推进全固态电池研发与应用。
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显著增长,尤其在高端电动汽车、飞行汽车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面临挑战与发展前景
固态电池仍须解决以下问题:
•成本问题:当前全固态电池成本较高,需通过提升量产良率和规模效应逐步降低成本。
•技术难题:包括固-固界面阻抗控制、锂枝晶抑制等,需持续进行材料与工艺创新。
•产业链配套:电解质生产及封装技术等环节仍需突破,推动相关设备与材料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固态电池将深刻影响能源生态,推动锂、硅基及稀有金属的需求增长,并有望彻底解决续航与安全问题,开启新能源应用的新阶段。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