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A股芯片板块强势上涨,其中算力芯片表现尤为突出,多只龙头股逼近涨停,再次凸显全球半导体产业向高算力领域加速转移的趋势。在这一轮技术变革中,金属材料作为底层支撑,正逐步成为决定芯片性能与能效的关键因素。从铜互连的持续优化到钼、钴等新材料的突破,金属材料的创新正在重塑半导体制造的技术路径。
【金属材料:构建高算力芯片的基石】
在纳米级芯片中,金属材料不仅承担电路连接功能,还关乎散热与信号传输效率。以铜为例,其低电阻特性使其成为7nm及以下制程中互连导线的主流选择,但为解决铜原子扩散问题,业界普遍采用钽作为阻挡层,形成铜钽复合结构,保障多层堆叠芯片的信号完整性。
另一方面,钴材料在晶体管接触层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器件性能。在5nm等先进制程中,钴硅化合物可大幅降低接触电阻,进而提高晶体管开关速度,为高端AI芯片的算力跃升提供支持。
【材料创新:推动半导体技术范式转变】
随着芯片制造逐渐逼近物理极限,金属材料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钼因其较低的电阻率和可简化工艺的特性,开始应用于3D NAND存储芯片中,有效降低电阻与生产成本。此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展现出高电子迁移率和优异散热性能,为下一代存算一体芯片奠定基础。
【国产替代:材料自主成为战略重点】
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扩大,但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亟待提升。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并购与产线扩张,逐步突破在光刻胶、大尺寸硅片等领域的瓶颈,推动国产半导体材料从替代走向技术引领。
【未来方向:新材料驱动算力与能效突破】
面向AI和6G的需求,钌、氧化镓、金刚石等新型材料有望进一步突破芯片性能上限。钌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连材料,而超宽禁带半导体则适用于高功率场景,为电动汽车、高压器件等领域提供支持。通过材料组合与系统创新,芯片能效将实现跨越式提升,重新定义绿色计算标准。
总体来看,半导体产业正在从依赖制程微缩转向材料创新驱动。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进步,不仅助力芯片算力提升,更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谁能在材料领域率先突破,谁就有望占据未来竞争的主导地位。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