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两年行业发展的“路线图”与“硬指标”。方案提出,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将保持年均7%左右的稳健增长,若纳入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关联领域,全行业营收增速将突破5%,彰显政策层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考量。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实现“三个首位”与“五个万亿”的里程碑式突破:营收规模与出口占比在41个工业大类中持续领跑;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5省将形成“万亿营收俱乐部”,构筑区域产业集群高地;服务器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成为数字基建的核心支撑;7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国内渗透率将超40%,推动消费电子高端化升级;个人计算机与手机产品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迭代,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体验的双重需求。
此次方案不仅设定量化目标,更强调“质”的跃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培育新兴增长点、强化创新引领三大路径,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例如,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面深化试点示范,降低单位能耗与碳排放;在开放合作方面,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业内分析指出,该方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注入“强心剂”,尤其对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形成直接利好。随着政策落地,预计2025-2026年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吸引社会资本向高附加值环节集聚。同时,方案对出口比例的强调,也释放出“稳外贸、拓市场”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缓解全球供应链波动带来的冲击。
此次稳增长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式迈入“量质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