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落地青岛:光伏储能车电协同开启绿色能源新纪元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落地青岛:光伏储能车电协同开启绿色能源新纪元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该建筑通过集成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技术,构建了高度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标志着我国零碳建筑技术迈入全新阶段。

2025年8月24日,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该建筑通过集成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技术,构建了高度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标志着我国零碳建筑技术迈入全新阶段。 

作为“超阶”理念的实践标杆,该大楼创新性地将建筑外立面转化为“发电外衣”,东、西、南三面采用碲化镉光伏玻璃幕墙,直接生成直流电并就近消纳,避免了传统交直流转换的能耗损失,贡献约25%的绿电需求。建筑底部部署的14组梯次利用汽车动力电池组,则通过每日充放电循环,既可存储光伏盈余电力,又能吸纳电网低谷时段的清洁电能,形成削峰填谷的调节能力。

从行业视角看,超阶零碳大楼的投用折射出零碳建筑的技术演进方向。相较于传统低碳建筑依赖单一光伏发电,其“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的多能互补模式,为高能耗场景的深度脱碳提供了可复制路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赵越分析,此类项目通过标准化电池管理破解了动力电池回收难题,同时作为电网柔性调节节点,可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未来或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 

当前,零碳建筑正从示范项目向规模化应用拓展广东大三门岛通过“渔光互补+超级充电宝”实现能源自给,济南利用长距离供热工程替代传统烟囱,贵州贵安智算中心则以浸没式液冷技术降低算力能耗——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我国清洁能源网络建设的立体图景。 

业内认为,超阶零碳大楼的示范效应或将催生新的产业生态。从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梯次电池梯级利用,到V2G充电桩、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相关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政策对绿色建筑标准的提升及碳交易机制完善,零碳建筑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将进一步释放,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落地进程。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