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比晶硅更轻更柔!南大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达23%,可弯曲万次不衰减

比晶硅更轻更柔!南大柔性钙钛矿电池效率达23%,可弯曲万次不衰减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联合企业研发的“气体淬火辅助的原位涂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接近刚性电池水平。这一成果于8月22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标志着我国在柔性光伏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联合企业研发的“气体淬火辅助的原位涂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至接近刚性电池水平。这一成果于8月22日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标志着我国在柔性光伏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传统柔性钙钛矿电池因基板不平整、添加剂使用时机不当等问题,光电转化效率长期落后于刚性电池。谭海仁团队创新提出“气体淬火辅助的原位涂层技术”:在钙钛矿薄膜结晶过程中,通过气体淬火动态引入添加剂,精准修复晶体缺陷。这一策略如同“煎饼摊制工艺”——在薄膜湿润时添加“调料”,有效消除裂纹和孔洞,显著提升薄膜质量。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小面积柔性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27.5%,大面积组件(20.26cm²)认证效率达23.0%,几何填充因子高达95.8%,创下柔性钙钛矿组件效率世界纪录。更值得关注的是,组件在10mm弯曲半径下经10,000次弯曲后仍保持97.2%的初始效率,展现出优异的柔韧性与稳定性。

为推动技术落地,谭海仁教授于2021年创立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并与南京大学共建“钙钛矿光伏校企联合实验室”。团队通过“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转化”的协同模式,将实验室工艺迁移至工业级设备,成功实现804cm²柔性宽带隙钙钛矿薄膜的一次成型。

目前,相关成果已进入中试阶段,未来计划生产更大面积、更高效率的柔性电池,目标应用于航空航天、可穿戴设备及建筑一体化光伏领域。谭海仁教授表示:“柔性钙钛矿技术将重塑光伏应用场景,我们致力于让高效光伏‘贴’在万物表面。”

钙钛矿光伏因成本低、制备简单被视为下一代技术,但柔性化一直是产业化瓶颈。此次突破不仅缩小了柔性与刚性电池的效率差距,更解决了大面积制备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难题。业内专家指出,该技术若实现规模化生产,将显著降低光伏系统成本,加速全球能源结构转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钙钛矿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