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硅光子引爆硬件:从实验室到英伟达商用,光互联改写AI未来!

硅光子引爆硬件:从实验室到英伟达商用,光互联改写AI未来!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AI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极高要求,大模型训练、复杂算法运行导致数据传输与处理量激增。传统电子芯片受限于物理特性,传输速率、功耗渐显不足,摩尔定律趋近极限。硅光子技术作为AI硬件革新的关键驱动力,正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AI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极高要求,大模型训练、复杂算法运行导致数据传输与处理量激增。传统电子芯片受限于物理特性,传输速率、功耗渐显不足,摩尔定律趋近极限。硅光子技术作为AI硬件革新的关键驱动力,正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其核心是利用CMOS工艺,在硅基或硅衬底上集成光子、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兼具CMOS大规模制造与光子高速低功耗优势,推动光互联替代电互联。当前已在数据中心网络领域规模化应用,支撑400G/800G及以上高速率光模块需求,因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特性,成为叶脊架构转型的优选方案。

在AI硬件中应用广泛:激光雷达领域,支持光源、扫描、探测模块单片集成,如Mobileye的硅光子激光雷达SoC(FMCW技术),集成多路发射/接收与信号处理单元,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推动全固态化;光计算领域,依托成熟半导体工艺实现光波导、调制器纳米级集成,为光量子计算芯片提供高密度可编程硬件,已有128模态高斯玻色采样芯片,集成度较分立器件提升50倍;消费电子领域,适配设备小型化趋势,如Meta合作的硅光光学模组,降低图像传输功耗40%,支持8K输出。

技术涉及多种金属材料:金、银用于电极与导线,保障信号稳定传输;用于低成本场景;铟、镓与硅形成化合物半导体(如InP、GaAs),弥补硅发光不足,拓展功能。

市场前景广阔,英伟达、英特尔、IBM等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如英伟达将硅光集成至交换机(Spectrum-X/Quantum-X),支撑百万GPU规模的AI工厂,能源效率提升3.5倍,信号完整性63倍,可靠性10倍,部署速度1.3倍,推动技术从高端向消费级渗透。

挑战仍存:技术端需突破集成度提升与热效应控制,光量子计算领域需解决可扩展性瓶颈。但随着全球研发投入增加、产学研合作深化,技术将持续进步。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