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白银创14年高位但为何产业链企业“体感”不一​?

白银创14年高位但为何产业链企业“体感”不一​?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9月2日,国际银价延续升势,伦敦现货白银触及40.848美元/盎司高位,沪银主力合约创上市以来新高触及最高位9917元/千克。

9月1日,白银价格创14年新高,但为何产业链企业“体感”不一?

——主要核心矛盾:成本结构差异导致利润分配不均

9月2日,国际银价延续升势,伦敦现货白银触及40.848美元/盎司高位,沪银主力合约创上市以来新高触及最高位9917元/千克。尽管银价飙升,产业链企业“体感”差异显著:

主因受供需紧张、避险需求及工业需求爆发驱动,创近14年新高,但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因成本结构、利润来源及市场地位差异,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与受益程度显著分化。

一、上游矿企:自有资源优势凸显,利润弹性最大

成本刚性:自有矿山企业(如株冶集团、洛阳钼业)的原矿采选成本固定(约500元/吨),白银价格上涨直接转化为利润增量。

贵金属联动效应:白银与金价格比处于低位,黄金上涨后白银补涨需求强烈,矿企通过贵金属(黄金、白银)量价齐升实现利润跃升。

数据支撑:株冶集团2024年矿山业务净利润占比超70%,白银毛利贡献25.3%,价格每上涨10%,利润增幅可达15%-20%。

二、中游冶炼企业:加工费承压,利润空间被挤压

加工费下滑:冶炼企业利润依赖加工费,但2024年锌、铅加工费分别下滑56%和27.8%,导致冶炼业务毛利占比不足33%。

成本转嫁困难:即使银价上涨,若加工费未同步提升,冶炼企业需承担原料成本上升压力,利润空间被压缩。

案例:株冶集团冶炼业务净利润占比不足30%,远低于矿山业务,显示冶炼环节在价格上行周期中的弱势地位。

三、下游应用企业:需求分化,成本转嫁能力决定盈利

工业需求结构性增长:

光伏领域:HJT技术银耗量增加20%-120%,但技术进步(如无银电池突破)部分抵消需求增长,企业通过技术升级降低单位用银量。

电子领域:5G、AI驱动半导体用银需求激增,但高端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成本转嫁能力较强。

消费领域:珠宝首饰需求增长3%(印度市场贡献显著),但银器需求受礼品市场疲软拖累,企业利润受终端消费能力限制。

四、再生银环节:回收瓶颈制约利润释放

回收成本高企:光伏组件回收技术不成熟,银回收经济性差,再生银供应增长有限(2025年仅增3%)。

政策与关税影响: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库存向纽约转移,COMEX库存增30%,但区域性短缺推高实物交割溢价,再生银企业利润受物流与政策限制。

五、总结: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

上游矿企:直接受益于价格上涨,利润弹性最大。

中游冶炼:加工费承压,利润空间受限。

下游应用:需求分化,技术驱动型行业(光伏、电子)利润改善,传统消费领域(银器)承压。

再生银:回收技术瓶颈制约利润释放,政策风险加剧区域供需失衡。

结论:白银价格上涨的收益主要被上游矿企捕获,中游冶炼与部分下游企业因成本结构与市场地位差异,未能充分享受价格红利,产业链利润分配呈现显著分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