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锂电铝箔现货报价全线上调,12μm、13μm、15μm规格产品分别较前一交易日上涨90元/吨,其中12μm主流成交价突破35,900元/吨,创阶段新高。价格走势中,不难看出新能源产业链较为景气,行业景气传导至材料端,锂电铝箔进入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新阶段。
供给端:产能爬坡受阻与技术迭代并存
当前锂电铝箔产能扩张面临多重制约。头部企业如鼎胜新材、万顺新材虽加速推进扩产计划,但受制于高端轧制设备进口依赖及电池厂认证周期,实际有效产能释放进度滞后于规划。
据估算,2025年国内新增产能约15万吨,但其中仅60%能满足动力电池12μm以下超薄规格要求。与此同时,钠电池产业化加速带来增量需求,其正负极集流体均需铝箔,理论上单GWh用量较锂电池增加50%,但短期内复合铝箔技术尚未成熟,传统铝箔企业仍主导市场供应。
需求端:动力电池与储能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带动动力电池铝箔需求激增,国内头部电池厂2025年规划产能合计超1,200GWh,对应铝箔需求约72万吨。储能领域因海外户储订单放量,对耐高温铝箔需求形成补充。
钠电池产线投产将形成差异化需求结构,尽管单耗量高于锂电池,但其对铝箔厚度宽容度更高,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端产能压力。
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与库存周期共振
锂电铝箔加工费维持高位,12μm产品加工费稳定在18,000-20,000元/吨区间,较2023年同期上涨25%。但中小厂商面临双重挤压:进口铝锭溢价及环保技改投入,行业CR5集中度从2023年的58%升至2025年的67%。
库存方面,电池厂维持30-45天安全库存,贸易商惜售情绪浓厚,现货市场呈现“低库存+高基差”特征。
政策端:碳关税倒逼绿色转型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第二阶段实施后,出口铝箔需按欧盟碳价补足生产国与欧盟碳排放成本差。工信部《锂电铝箔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要求新建项目吨产品能耗低于3,200千瓦时,倒逼企业升级连铸连轧工艺。
宏观:能源革命重构材料需求
全球锂电铝箔需求预计2025年达72万吨,其中动力电池占比超70%。中国凭借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出口量突破15万吨,但面临东南亚新兴产能(越南、印尼)的竞争压力。
短期锂电铝箔价格或维持高位,需警惕四季度新增产能释放带来的回调压力。中长期看,具备超薄铝箔量产能力(≤9μm)及钠电池铝箔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占据优势,行业盈利中枢有望上移至8,000-10,000元/吨。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