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度走势复盘:W型震荡中孕育上行动能
11月沪期铜走势呈现“W”型波动特征,月均价报86425元/吨,月均线收涨0.51%,环比10月小涨0.25%,同比2024年11月涨15.18%。11月期间美元指数先冲高至100.39后回落至99.406附近震荡,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则从低位飙升至84.9%,股市回暖进一步推升大宗商品市场乐观情绪。在此背景下,11月伦铜价格整体维持于10801.10美元/吨高位附近震荡,沪期铜亦在86400元/吨附近窄幅波动。本月国内电解铜库存保持降库趋势,环比10月下降15.68%至9.79万吨,反映国内需求韧性仍存,叠加全球矿紧预期持续发酵,11月铜市整体在宏观降息预期与供需基本面支撑下保持高位震荡格局。
二、走势图
2.1长江现货

▲CCMN长江现货铜11月份价格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2025年11月,国内现货铜价震荡起伏显著。长江有色金属网——长江现货1#铜月均价报86613.5元/吨,日均小跌10.5元/吨,环比10月均价(86420.59)微涨0.22%;同比2024年11月均价(75273.33)上涨15.07%。
2.2沪铜期货

▲CCMN沪期铜11月份价格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2025年11月沪期铜“W”型走势。本月沪铜结算价报86425元/吨,月均线收涨0.51%,日均小跌9元/吨,环比10月均价(86205.88)上涨0.25%;同比2024年11月均价(75037.62)上涨15.18%。
2.3LME期铜

▲CCMN伦敦(LME)铜11月份价格走势图
CCMN数据显示,2025年11月LME期铜走势跌宕起伏。本月伦铜均价报10801.10美元/吨,日均持平,环比10月均价(10698.13)上涨0.96%;同比2024年11月均价(9213.27)上涨17.23%。
2.4内外库存数据

▲CCMN沪铜社会库存11月份走势图
如图所示,2025年11月沪铜库存呈去库态势;月度库存减少18,210吨至97,930吨,环比10月(116,140吨)下降15.68%,同比2024年11月份库存总量(108,775吨)下降9.97%,表明当前整体库存水平依旧处在历史低位,继续为铜价提供底部支撑。

▲CCMN伦敦(LME)铜库存11月份走势图
如上图所示,2025年11月LME铜库存呈累积态势,月度库存增加24,800公吨至159,425公吨,环比10月(134,625吨)增长18.42%,刷新三个月高点;同比2024年11月库存水平(270,725吨)下降41.11%,反映当前库存水平依旧处在历史绝对值低位,继续给铜价带来底部支撑。
三、核心驱动因素解析
1、宏观驱动:美联储降息预期主导价格方向
11月铜价核心驱动力聚焦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动态转向”。月初阶段,市场对12月降息预期一度降温,概率从70.6%回落至38%;至11月下旬,受美联储理事沃勒、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等官员释放鸽派信号推动,降息概率快速反弹至86.9%。在此过程中,美元指数呈现“先扬后抑”特征——前期受鹰派言论提振一度攀升至一个月高位100.39,后因鸽派风向主导回吐涨幅,最终回落至99.503附近,削弱了以美元计价的铜等大宗商品的压力。
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强化宽松预期:9月零售销售增速放缓至0.2%,显示消费动能边际减弱;PPI同比持平于2.7%,核心PPI降至2.6%,表明通胀压力持续缓解。劳动力市场虽初请失业金人数21.6万人低于预期,但续请人数持续攀升,反映就业市场信心趋弱,为货币政策转向提供支撑。
欧洲方面,德国DAX指数上涨0.4%,法国CAC40指数上涨0.2%,显示制造业复苏态势。
中国方面,央行连续九个月增量续作万亿规模MLF,以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工业金属需求预期提供稳固支撑。不过,10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收窄,加之万科寻求推迟债务偿还,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
上述宏观与政策因素共同构成11月铜价波动的重要底层逻辑。
2、供需格局:结构性紧缺支撑价格中枢
供给端,全球铜矿供应脆弱性凸显。秘鲁Antamina产量暴跌26%,刚果Kamoa-Kakula下调28%,印尼Grasberg因泥石流损失25-26万吨,自由港计划2026年7月恢复但供应中断风险仍存。WBMS数据显示9月全球精炼铜短缺8.13万吨,ICSG报告9月缺口5.1万吨,经保税库调整后缺口达5万吨。中国冶炼端面临TC-42.2美元/干吨的负加工费压力,1-9月精炼铜出口激增81%至929.8万吨,但9月环比减产4.4%显示原料短缺制约。
需求端,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中国10月汽车产量增11.2%,新能源车增19.3%,AI算力需求推动单兆瓦耗铜27吨,2025年AI产业链新增铜需求25-30万吨。电网投资1-10月达4824亿元同比增7.2%,光伏新增装机253GW同比增39.5%,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或超4亿千瓦。
3、库存与贸易:全球显性库存分化
海外方面,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已降至40万短吨以下,相较于年初大幅下降4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OMEX(纽约商品交易所)铜库存突破40万短吨,创下历史新高,跨市套利行为推动了库存的转移。国内方面,中国电解铜库存情况有所变化。截至11月27日,中国电解铜库存降至17.16万吨,较11月24日减少了0.53万吨。上期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数据显示,本月铜库存整体呈下降趋势,环比10月份下降15.68%至9.79万吨,表明国内现货需求并未陷入低迷状态。然而,月末铜价持续走强,市场仍担忧下游需求会因此转弱。目前,铜现货升水仍处于较高水平,下游企业的接货情况仍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在进口领域,数据表现不一。10月,我国铜矿砂进口量为245.1万吨,同比增长6.08%;但精炼铜进口量为32.3万吨,同比下降16.32%。同时,洋山铜溢价降至32美元/吨,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进口需求较为疲弱。
四、后市展望:牛市逻辑
短期(2025Q4):铜价将在8.5万-8.8万元/吨区间震荡蓄势。支撑位来自冶炼减产预期与库存低位,压力位则源于淡季累库风险及高铜价对消费的抑制。需重点关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及长单谈判结果。
中期(2026-2027):结构性牛市延续。供应端面临全球铜矿品位下降、新项目投产延迟的双重瓶颈;需求端则受益中国风光大基地+电网升级拉动年增3%消费,欧美AI数据中心单机柜耗铜量达2吨的需求激增。LME铜价有望突破12000美元/吨,沪铜或上探9.5万元/吨。
长期(2030+):绿色溢价重塑估值体系。ESG成本显性化推动高碳排冶炼产能淘汰,低碳铜溢价或达10%;再生铜占比将从当前35%升至50%,缓解原生矿压力。铜作为“能源转型血液”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短期价格博弈终将让位于长期供需重构。
长江总结:牛市未改,但需警惕“预期差”风险
当前铜价上行逻辑已从单纯的需求拉动转向“宏观降息预期+供需结构性紧缺”的双重支撑。然而,需警惕三大潜在风险:一是美联储政策反复导致的流动性冲击;二是中国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对传统需求的拖累;三是智利Codelco高升水引发的中国买家转向现货操作,可能加剧短期供应波动。建议投资者在把握中长期牛市机遇的同时,关注库存变化、进出口数据及政策动向,做好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本月评仅对市场信息分析,不做操盘指引,投资有风险需谨慎!)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