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孚新科3D复合集流体新品发布会11月28日举行,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指出,这一技术突破将重塑电池材料产业链格局。
11月28日,在三孚新科3D复合集流体新品发布会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传统材料难以适配固态电池的核心诉求,这正是复合集流体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的重要契机。”
同日,三孚新科宣布其自研的3D复合铜箔试产成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应用推广阶段。这一突破将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从基础材料供应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型。
01 技术突破:从“三明治”到3D结构
三孚新科推出的3D复合集流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复合铜箔“金属—高分子—金属”的三明治结构局限。该公司采用三维多孔结构设计,以阻燃纤维膜为基材构筑3D多孔结构,实现了关键性能的突破。
这一技术创新解决了复合集流体在生产工艺、导电性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长期难题。传统复合集流体存在“生产工艺复杂、导电性有待提高、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等缺点,而3D结构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
三孚新科已在自主开发的一步法量产设备上试产成功,目前正与多家头部客户推进送样测试,并已获得小批量订单。 这项突破为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提供了更适配的材料解决方案。
02 产业关联:有色金属行业迎来价值链升级
复合集流体技术的进步,正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从单纯的材料供应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型。虽然3D复合集流体采用高分子材料替代部分金属,但其核心导电层仍依赖铜、铝等有色金属。
这一技术变革,重新定义了有色金属在电池产业链中的角色和价值。复合集流体在电池中的成本和重量占比分别约为13%和18%,技术的每一次升级都直接牵动上游金属材料的需求变化。
随着铜价持续上涨,复合铜箔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成为降低锂电池成本的关键。三孚新科等公司通过创新技术,在减少金属用量的同时提升产品性能,为有色金属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03 市场前景:打造新材料产业增长引擎
复合集流体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根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PET复合铜箔的渗透率将提升至10%,对应25亿平方米需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元。 到2030年,复合集流体总体有望成为千亿级的市场赛道。
这一增长将直接带动有色金属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升级。多家铜箔企业已开始布局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 诺德股份推出了双面镀镍铜箔,已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嘉元科技部分固态电池所用铜箔产品已于年内实现批量出货。
有色金属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固态电池赛道的技术制高点。 从传统的铜箔、铝箔,到复合集流体所需的精密镀膜,有色金属加工技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升级。
04 战略意义:提升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
复合集流体技术的突破,对于保障我国电池产业链安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正是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复合集流体以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兼容性强”的优势,正成为全球电池技术竞争的新焦点。随着全球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相继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复合集流体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电池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企业、企业家们,要好好爱护供应商,好好爱护客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共同推动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复合集流体作为关键材料正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从简单的金属冶炼到精密的功能材料制造,有色金属企业正在电池技术变革中寻找新的定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有采用AI检索,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