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钨粉周涨 1.55 万!光伏钨丝需求暴增 198%,短期供需缺口难解

钨粉周涨 1.55 万!光伏钨丝需求暴增 198%,短期供需缺口难解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1月2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790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暴涨5000元,本周以来累计涨幅已高达15500元。在供给端持续收紧与需求端多点爆发的双重驱动下,这场涨价潮还能延续多久?产业链又将迎来怎样的重构?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1月28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790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暴涨5000元,本周以来累计涨幅已高达15500元。在供给端持续收紧与需求端多点爆发的双重驱动下,这场涨价潮还能延续多久?产业链又将迎来怎样的重构?

供给端“三重收紧”:政策+环保+库存,筑牢涨价根基

钨价飙升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供给端形成的“刚性缺口”,政策管控、环保高压与低库存形成的三重约束,让钨资源供应弹性降至历史低位。

政策层面的“双管齐下”直接锁定供给上限。作为全球钨资源第一大国(2024年全球产量占比82.7%),我国对钨矿实行严格的开采总量控制。2025年第一批钨精矿开采指标仅为5.8万吨,较2024年同期减少4000吨,同比降幅达6.45%,其中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下调幅度更是超过8%。与此同时,2月起实施的仲钨酸铵、氧化钨等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进一步减少了资源外流,海内外价差逐步拉大,也让国内市场供给更显紧张。厦门钨业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出口管制虽未完全禁止交易,但审批流程延长显著影响了流通节奏。

环保督察高压则加剧了供给收缩。国内钨矿平均品位已从2004年的0.42%降至2024年的0.28%,开采一吨钨精矿需处理300-400吨原矿,尾矿处理难度极大。在环保政策趋严背景下,中小矿企合规成本激增,多地矿山因环保不达标被迫关停。当前国内矿山整体开工率不足35%,周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00吨,现货库存已降至15天以下的警戒水平,贸易商惜售挺价情绪浓厚。

成本攀升进一步强化了供给刚性。矿山企业为满足环保要求,在设备升级、尾矿处理、人工培训等方面投入持续增加,钨精矿开采成本已攀升至10万元/吨以上。章源钨业11月下半月长单报价显示,55%黑钨精矿采购价已达32.80万元/标吨,较上半月继续上涨,原料成本压力持续向下游传导。

需求端“多点爆发”:光伏+新能源成增长双引擎

与供给收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呈现“传统领域稳增、新兴领域爆发”的格局,光伏钨丝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成为拉动钨价上涨的关键动力。

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堪称最大惊喜。硅片“薄片化+大尺寸化”趋势推动切割线径持续细化,钨丝凭借高强度优势成为替代传统碳钢线的核心材料。2025年光伏钨丝渗透率从年初的20%飙升至60%,每GW硅片耗钨量达8吨,全球年需求超4500吨,同比增幅高达198%。尽管厦门钨业、翔鹭钨业等龙头已加速扩产,但产能释放速度仍跟不上需求增速,部分光伏企业甚至出现钨丝短缺的情况。

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领域的需求也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刀具用钨量同比提升22%,锂电池正极添加钨可提升能量密度,2025年消费量已达1500吨。半导体领域对高纯度APT(5N级)的需求激增,厦门钨业该类产品毛利率超40%,成为企业盈利增长的重要支柱。此外,核聚变实验对钨合金的需求同比增长25%,航空航天领域硬质合金需求增速达9.4%,多重新兴需求形成叠加效应。

传统工业领域同样提供刚性支撑。2025年中国硬质合金市场规模预计达415亿元,同比增长7.8%,工程机械、金属切削机床等领域的复苏,带动中低端钨制品需求平稳增长。下游企业为锁定成本,月末集中补库现象明显,进一步放大了短期价格涨幅。

涨势能否延续?机构:供需缺口难解,高位运行成常态

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钨价的强势表现并非短期脉冲,供需紧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价格高位运行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短期来看,四季度是下游制造业传统旺季,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排产率维持高位,叠加年末企业备货需求,钨价有望延续上涨态势。机构分析指出,当前钨精矿供需缺口已达8%,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短期内缺乏有效增量供给,预计12月钨粉价格有望突破80万元/吨关口。

中长期来看,供给端增长乏力与需求端持续扩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供给端,国内开采配额收紧趋势明确,海外矿山项目多处于早期阶段,形成有效供给需3-5年时间;需求端,机构预测2026年光伏钨丝渗透率有望突破80%,全球钨需求增速将维持在10%以上,行业或从“紧平衡”转向“结构性短缺”。章源钨业证券部人士也表示,资源供应偏紧与下游需求增长将为钨价提供长期支撑。

需警惕潜在风险:一是再生钨产能加速释放,若技术突破带动回收效率提升,或缓解部分供给压力;二是替代材料研发取得进展,可能分流部分中低端钨需求。但从目前来看,这些因素短期内难以对钨价形成实质性冲击。

产业链分化加剧,龙头企业成最大赢家

钨价暴涨正推动产业链利润向上游资源端集中,具备资源自给能力的龙头企业优势愈发凸显。厦门钨业上半年凭借一体化布局,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5%;章源钨业近期连续上调产品报价,11月下半月黑钨精矿采购价较上半月上涨3%,在手订单已排至2026年一季度。

下游企业则面临成本压力传导,韩国六氟化钨制造商已集体提议明年合约价上调70%-90%,国内欧科亿等刀具企业9-11月连续三次调价,产品价格累计涨幅超15%。为应对成本波动,下游企业加速与上游签订长单锁定资源,同时加大高端产品研发投入,行业正从“资源卡位”向“技术卡位”转型。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