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长江综合金属钕均价突破77.75万元/吨,单日上涨1万元;氧化钕更是以63.75万元/吨的价格刷新阶段新高。这场稀土领域的价格异动,恰与当日稀土ETF(516780)单日成交额连续三日刷新纪录形成共振(8月25-27日成交5.44亿、6.22亿、7.82亿),机构资金与产业资本的双重押注,将稀土板块推至风口浪尖。
一、政策铁拳重塑供需格局,缅甸断供加剧价格弹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8月初发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正在显效。文件明确对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实施总量管控,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等头部企业掌握的"定价权"进一步强化。数据显示,8月以来氧化镨钕均价累计上涨超10万元/吨,镨钕金属单日跳涨7%创近两年新高,印证了供给端收缩的即时效应。
地缘政治冲突成为价格催化剂。缅甸克钦邦冲突导致对华稀土出口暴跌40%,作为中国重稀土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其边境局势直接冲击全球镝、铽供应链。目前缅甸库存仅够支撑15天,而国内稀土开采配额同比减少6.5%,双重压力下,氧化铽价格年内已飙升30%,镝铁合金突破164万元/吨。
二、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赛道双轮驱动,需求端呈现爆发式增长
下游应用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价格上涨提供坚实支撑。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5%,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吉利汽车上半年新能源销量同比激增126%,小米汽车单季交付量突破8万辆,带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激增——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单月采购量环比提升25%。
更具革命性的是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爆发。英伟达推出的Jetson Thor计算平台,将物理AI与机器人开发推向新高度,中信证券测算单台人形机器人需消耗0.5-1公斤稀土永磁材料。随着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稀土需求迎来全新增长极。
三、资本市场的稀土狂想曲:ETF规模暴增300%的底层逻辑
稀土ETF(516780)的爆发式增长揭示资本市场的深度布局。8月25-27日成交额连续突破5.44亿、6.22亿、7.82亿元,规模从5月底的8.84亿元飙升至34.91亿元,暴增近300%。这一现象背后,是机构投资者对稀土战略价值的重新定价。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在出口管制政策下,海外稀土价格已形成"溢价传导机制"。日本、美国车企采购价较国内高出30%-50%,中国稀土企业通过许可证制度实现"量减价增",利润空间持续增厚。北方稀土半年报验证了这一逻辑:上半年净利润9.31亿元,同比激增1951.52%,核心产品产销量双升,镨钕金属产量同比增长28.1%。
四、产业重构下的投资机遇与风险警示
中国稀土集团的战略布局揭示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四化"转型(绿色低碳化、集约规模化、高端高值化、数智信息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未来五年将重点突破高端芯片、航天军工等战略领域的关键材料供应。这种产业升级路径,与商务部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的政策意图形成呼应——通过控制镝、铽等战略资源出口,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议价权。
但需警惕的是,价格过快上涨可能抑制下游需求。当前金属钕库存较年初下降65%,部分磁材企业已延后接单,若单月涨幅超20%,国家可能启动储备投放。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稀土项目正加速扩产,未来全球供应格局变化或将冲击价格体系。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