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黄金一口价有你不知道的猫腻,你中招了吗?

黄金一口价有你不知道的猫腻,你中招了吗?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截至周一亚市,现货黄金震荡探跌,走势相对疲软。截至北京时间16:38分现货黄金最新价报3363.5美元/盎司,下跌0.23%,较4月22日高点3500.12美元/盎司下跌3.90%,但国内首饰金价仍维持在890-1020元/克高位;

一、数据透视:金价与“一口价”的背离​​

​​当前市场背景​​(截至2025年8月25日):

​​国际金价​​:截至周一亚市,现货黄金震荡探跌,走势相对疲软。截至北京时间16:38分现货黄金最新价报3363.5美元/盎司,下跌0.23%,较4月22日高点3500.12美元/盎司下跌3.90%,但国内首饰金价仍维持在890-1020元/克高位;

​​一口价溢价​​:香港品牌谋福、某生、及大陆等一线品牌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克价普遍达1020-1350元/克,较按克计价产品溢价30%-50%。

​​矛盾现象​​:

​​金价下行​​:国际金价较近期从4月份创下高点后逐步回落,但“一口价”黄金价格下调幅度却很有限;

​​消费热度​​:2025年Q2黄金首饰零售额同比增12%,其中“一口价”产品贡献率达47%。

​​二、商业逻辑:为何商家力推“一口价”?​​

​​1. 利润驱动:暴利模型的数学游戏​​

​​成本结构​​:

项目

按克计价产品

一口价产品

原料成本

金价×克重

金价×克重

工费

30-100元/克

200-500元/克

品牌溢价

0-20%

50%-100%

案例​​:例如,香港某福一款5.26“一口价”项链,标价6069元,实际克重仅5.16克,若按克计算,当前金价达1176.163元/克,可想而知工费溢价之高。

2. 销售策略:信息不对称的收割模型​​

•话术设计​​:

•工艺包装​​:“古法非遗工艺”“3D硬金技术”等话术掩盖高价本质;

•促销误导​​:“克减100元”实为固定折扣,与金价无关(如原价1000元/克,克减后仍达900元/克)。

•渠道控制​​:加盟店占比超90%,店员培训强调“一口价=高利润”,按克销售提成仅1%,而“一口价”提成达10%。

​​三、消费心理:为何消费者甘愿买单?​​

​​1. 感官营销:颜值经济的胜利​​

•设计溢价​​:联名款(如迪士尼、故宫IP)、国潮元素(敦煌纹样)吸引年轻群体,25-35岁女性贡献68%销售额;

•场景绑定​​:婚庆、节日礼品需求刚性,消费者更关注“仪式感”而非克重。

​​2. 认知偏差:价格锚定效应​​

•对比陷阱​​:将“一口价”与按克计价对比时,商家强调“省去称重麻烦”,实则隐藏克重信息;

•保值幻觉​​:部分消费者误认“品牌金饰=保值资产”,忽视回收时按克重折价(如香港品牌某福回收价较买入价低30%)。

​​四、行业暗战:金店如何玩转“价格游戏”?​​

​​1. 标签障眼法​​

•折叠标签​​:将克重信息隐藏在价签夹层,需店员协助查看;

•单位混淆​​:以“件”代“克”,如标价5999元的“足金吊坠”实际仅4.12克。

​​2. 换购套路​​

•克重置换​​:旧金换新按“一口价”折算,如10克旧金换购5克新品,实际克重缩水50%;

•工费陷阱​​:换购收取高额工费(如50元/克),远超实际成本。

​​五、未来趋势:监管收紧与行业洗牌​​

​​1. 政策干预​​

•明码标价​​:2025年7月起,上海等地要求“一口价”产品必须标注克重,违者最高罚50万元;

•成分公示​​:深圳试点“黄金首饰二维码溯源”,扫码可查纯度、克重、工费明细。

​​2. 消费觉醒​​

•理性回归​​:年轻消费者转向按克计价的“素金”产品,2025年Q2素金销量同比增23%;

•渠道变革​​:银行金条、黄金ETF分流投资需求,2025年7月银行金条销量占比升至35%。

​​结语: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黄金首饰市场的“一口价”乱象,本质是品牌溢价、信息不对称与消费心理的共谋。当消费者为“设计感”支付溢价时实则在为商家的暴利模型买单。随着监管趋严与市场教育深化,行业或将迎来洗牌——唯有透明化定价与真正的产品创新,才能让黄金回归“避险资产”的本质

​​风险提示​​:金价波动超预期、政策监管加码、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阅,投资有风险需谨慎操盘。长江有色金属网ccmn.c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