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报收188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0元/吨,结束此前连续10日的横盘僵局。此次价格松动,既折射出传统需求疲软与新兴需求增长之间的博弈,也凸显出成本压力对镁价的支撑作用。
从需求端看,房地产、基建领域镁需求增长乏力,钢铁脱硫、海绵钛等金属还原领域需求分别下滑18%和32%,成为拖累镁价的重要因素。尽管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但短期难以抵消传统领域需求下滑的影响。
供应端方面,主产区产量稳定,部分企业检修后复产,但整体产量变化不大。然而,政策调控导致供应端收紧,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促使陕西、山西等主产区关停高能耗产线12条,2025年上半年原镁产量同比下降2.19%。市场现货库存创年内新低,陕西地区镁锭库存较6月底下降15%,供应端收紧成为价格企稳的直接推手。
成本方面,2025年Q1国内动力煤价格同比上涨12%,叠加稀土合金化元素(钇、镝)价格攀升,推动镁合金生产成本增加。陕西地区镁企综合成本已突破16000元/吨,成本支撑线对镁价形成有力支撑。
政策环保方面,环保督查加强,辽宁营口等地通过在线监测、工况法传感器等手段,对镁制品企业实施24小时可视化监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然而,政策调控对镁价的短期影响有限,市场更关注供需关系与成本变化。
市场情绪方面,买方多以观望为主,期待政策或需求端出现新的变量;卖方则因个别镁厂停产检修,现货供应缩减,刚需采购对市场形成良性支撑。这种“供需弱平衡”状态,使得镁价在短期内难以突破现有区间。
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排产计划、低空经济政策落地进度,以及欧盟CBAM实施细则,将成为打破镁价僵局的关键变量。个别镁厂停产检修导致的供应缩减,或对价格形成阶段性支撑,但难以改变市场整体平衡。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低空经济规模化、消费电子高端化,三大赛道将共同推动镁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镁需求有望突破百万吨。智能化产线普及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叠加再生镁提纯等技术突破,镁行业长期供需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