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讯,据知悉,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再获突破,其申请的“腰部机构及机器人”专利近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专利通过创新设计,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与效率,为小鹏汽车在智能机器人赛道的布局注入新动能。
据专利摘要显示,该腰部机构采用嵌套式双轴结构(第一安装轴与第二安装轴呈预定夹角设置),结合驱动结构与连杆结构的联动,实现了机器人俯仰与侧摆运动的高效控制。相较于传统设计,该结构重量更轻、占用空间更小,且转动惯量降低,对驱动结构的力矩需求同步减少。业内人士指出,此类设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需要高频次、高精度动作的场景,如汽车装配线、物流搬运等。
小鹏汽车此次专利授权,延续了其在自动驾驶与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积累。2025年以来,小鹏已公开多项机器人相关专利,包括双足机器人控制方法、足式机器人步态控制技术等。其中,Iron机器人已进入广州工厂实训阶段,支持触控反馈的15自由度拟态手可精准执行复杂任务。分析认为,小鹏通过将自动驾驶算法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结合,有望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2024年我国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0.32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318亿元。小鹏汽车的腰部机构专利,恰逢其时地契合了工业领域对高效、轻量化机器人的需求。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场景中,该技术可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在机器人赛道,小鹏汽车与特斯拉、小米等企业形成错位竞争。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以高自由度和低成本优势瞄准工业场景;小米则通过生态联动拓展家庭市场。而小鹏选择“工业场景优先”策略,依托自有工厂实训经验,逐步验证技术可靠性。此外,小鹏在机器人核心部件自研率上的投入,也为其成本控制提供了支撑。
小鹏汽车透露,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机器人腰部机构的动态平衡能力,并探索其在医疗康复、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延伸应用。随着专利技术的逐步落地,小鹏有望在智能机器人市场占据先机,同时反哺其汽车主业的技术创新。
综合来看,小鹏汽车此次专利授权,不仅体现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实力,更折射出国产车企向智能化、多元化转型的决心。在工业4.0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浪潮下,小鹏汽车的机器人布局或将成为其新的增长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