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落幕,吸引全国超百家企业参赛,聚焦制氢、储能、场景应用等核心技术突破。大赛通过技术路演、场景仿真、成果转化三大赛道,挖掘30强项目,并促成鄂尔多斯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共建“氢洲”绿氢生态示范区。赛事旨在加速氢能产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发展,为“双碳”目标提供新动能。
供给端: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并进
大赛暴露出氢能产业链的显著短板与突破方向。在制氢环节,碱性电解槽国产化率已超80%,但质子交换膜(PEM)等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赛事中,复合隔膜、AEM膜等创新材料亮相。
需求端:政策驱动下的场景爆发
政策红利正重塑氢能需求结构。鄂尔多斯计划通过UNDP合作项目打造“氢洲”示范区,规划到2027年建成50座加氢站、推广5,000辆氢能重卡,对应绿氢需求超20万吨/年。赛事中,氢能无人机、氢基竖炉炼钢等新兴场景加速落地,国家能源集团披露的《氢能发展指数》显示,2025年工业脱碳场景投资占比已从15%提升至35%。
某种程度上,氢能相当于“电的搬运工”,从制氢设备、储运到终端应用,氢能产业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铜、铝、钛、铂、稀土等关键金属。氢能“风口”即有色金属增量赛道,两条产业链呈双螺旋成长。
短期看,需警惕产能过剩。中长期看,具备技术专利优势的企业将胜出,例如:1)掌握低成本绿氢制备技术;2)绑定央企能源基地的储运服务商;3)切入海外供应链的材料供应商。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