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12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持平于646250元/吨,标志着这场持续半年的价格狂飙进入“中场休息”阶段。表面上看,市场暂时摆脱了单日暴涨的疯狂,但深层次矛盾正在激化——政策调控导致供应“硬缺口”、光伏产业成本倒逼抛货、国际资本获利了结三股力量相互撕扯,中国钨市正经历从“供给荒”到“需求忧”的惊险转折。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龙头企业股价日内振幅超3%,印证市场对后市分歧已达临界点。
钨价此轮疯涨的核心推手,是供给端“断供式收缩”与需求端“新兴赛道爆发”的双重夹击。自然资源部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配额较2024年缩减6.45%,江西、湖南主产区配额再砍8%-10%,直接导致现货库存消耗周期缩短至10天警戒线。中国高品位黑钨矿储量较2024年减少23%,开采成本突破12万元/吨,中小矿山全面停产,赣州钨协紧急上调9月报价45%至28.6万元/标吨。环保督察高压下,九三阅兵期间超50%矿山被强制停产,周产量骤降400吨/日,现货流通量创十年新低。
但矛盾的是,废钨合金市场本周出现集中抛货,价格周内回落10-30元/公斤,持货商恐慌性抛售导致市场价混乱。业内人士透露,超50%库存持有者因资金链压力被迫低价套现,与上游矿端“捂货惜售”形成罕见对峙。需求端则呈现“传统领域收缩、新兴赛道爆发”的极端分化。军工领域因俄乌冲突升级及美国反导计划推进,穿甲弹芯等钨合金订单同比增长42%,但国内军工企业因原料成本过高暂停部分订单交付,厦门钨业军工订单排期延至2027年。新能源领域光伏钨丝渗透率虽达60%,但硅片价格暴跌30%导致组件厂毛利率跌破5%,隆基、晶科等巨头暂停采购,硬质合金企业原料库存周转压缩至3天,行业违约风险升至红色警戒线。
全球资本市场的疯狂博弈进一步推波助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货溢价率收窄至18%,华尔街对冲基金持仓量单周减少18%,套现规模超90亿元。美国豁免关税后,欧洲APT价格仍较国内溢价15%,但海外采购商因物流成本激增转向印度、越南等替代渠道,中国出口量环比下降25%。日本住友电工宣布钨用量减少90%的碳化硅复合材料通过军方认证,虽量产需至2027年,但已引发市场对技术替代的恐慌性抛售。国内资本则加速向核聚变材料领域转移,厦门钨业宣布将光伏钨丝产能的30%转产钨硼中子屏蔽材料。
站在当下时点,钨价走势已进入“历史性临界点”。短期看,四季度制造业PMI若维持在扩张区间,钨粉价格或继续挑战70万元/吨新高,但需警惕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对大宗商品流动性的冲击。中长期而言,核聚变装置钨基材料需求、量子通信高频器件等增量场景,将重塑钨金属的价值链条。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