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8月27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527000元/吨,较上一个交易日涨25500元。这一价格异动背后,是政策调控、供需失衡及新能源需求爆发的多重合力。
政策收紧:开采配额缩减,供应刚性收缩
2025年自然资源部首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58000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8%和6%,部分低产区指标归零。同时,7月江西、湖南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多家企业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限产整改,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甚至“断货”。供应端收缩成为钨价上涨的直接推手。
需求爆发:新能源领域成核心增量
光伏钨丝需求渗透率从2024年的20%升至2025年的40%,全球需求预计超4500吨;锂电池正极添加钨提升能量密度,2025年消费量同比增22%至1500吨。厦门钨业等企业在光伏钨丝领域市占率超50%,其32μm细线化产品切割效率提升20%,加速替代传统金刚线。传统领域方面,国家设备更新政策刺激硬质合金市场规模达292亿元,军工订单同比增长42%,为钨需求提供稳定支撑。
成本压力与资源稀缺性凸显
钨矿开采成本因环保治理费用增加而上升,叠加资源品位下滑,推高生产成本。中国钨储量占全球超60%,产量占84.52%,政策趋严加剧全球供应依赖,战略金属价值凸显。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资源,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进一步支撑钨价。
市场情绪:资本涌入战略金属板块
稀有金属ETF近4天获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1.8亿元,章源钨业等龙头企业股价涨停,显示资本对钨等战略金属的青睐。
后市展望:供需博弈下,钨价或维持高位运行
短期来看,下游需求阶段性疲软或引发价格回调,但供应收紧政策及新能源需求增长构成核心支撑。中长期,钨作为战略金属,在资源稀缺性及新兴领域需求拉动下,价格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