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640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00元/吨,结束了近期钴价的波动下行态势。这一涨势背后,是供需博弈、政策变动与技术替代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供应端: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政策变动对钴价具有显著影响。2025年2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4个月,后两度延长禁令,导致全球供应减少,直接推动钴价单周涨幅超34%。此外,刚果(金)新矿业法要求外资企业缴纳10%资源税,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成本。与此同时,印尼作为新兴钴生产国,其低成本供应对全球钴价形成冲击。华友钴业等中资企业在印尼布局的HPAL项目,2025年新增钴产能1.8万吨,成本较中国冶炼企业低37%,部分抵消了刚果(金)供应短缺的影响。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钴需求的主要增长点。尽管磷酸铁锂电池(LFP)市占率提升,完全规避钴使用,但高端车型仍支撑钴需求。比亚迪宣布全系换用三元电池,带动高端车型钴用量回升。此外,折叠屏手机、AR/VR设备兴起,单机钴含量较传统机型提升40%,2025年消费电子领域钴需求达2.8万吨。高端工业领域,如C929客机项目拉动钴基高温合金需求增长25%,电磁炮等先进武器装备推动高纯钴需求激增15%。
政策与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起动力电池使用30%本土精炼钴,推高供应链成本,部分企业选择提前锁定原料。中国政府则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并推动产业升级,如国家“十四五”规划将钴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鼓励企业加强海外资源投资与回收利用技术研发。
技术替代与回收: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化,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蜂巢能源无钴电芯实现量产装车,2025年无钴电池市占率预计达18%,对钴需求形成长期压制。然而,再生钴技术成熟,回收成本降低,对原生钴价格形成压制。2025年再生钴产量占比预计达25%,格林美等企业通过物理破碎、化学浸出等技术,实现了废旧电池中钴的高效回收。
短期来看,钴价受供应端对冲、需求端波动与新兴领域增长、技术替代及政策调整共同作用,呈现震荡态势。中长期来看,钴行业的未来在于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回收利用。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