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2025年9月2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2500元/吨,报597500元/吨。这一波凌厉的涨势,不仅刷新了钨价的历史纪录,更引发市场对“工业牙齿”资源属性的重新审视。
供应端:政策与资源的双重挤压
钨价的飙升,首先源于供应端的持续收紧。2025年自然资源部下达的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000吨,较2024年减少6.45%,直接限制了市场供应。这一政策调整,叠加环保政策的加码,使得江西、湖南等主产区的小型矿山因成本高企而被迫关停,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8月底黑钨精矿招标价格单日上涨17000元/吨,年内累计涨幅超50%,持货商挺涨心态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全球钨矿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钨生产国,其矿山品位逐年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而海外供应增量有限:澳洲巴库塔矿年增产量仅2500-3000吨,哈萨克斯坦项目因技术问题拖延,全球钨矿缺口预计超3万吨/年。再生钨回收渠道亦受阻,深圳严打走私导致回收企业收货谨慎,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需求端: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双重驱动
供应收紧之外,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是钨价上涨的另一大推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最大增量来源:钨铜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集流体的核心材料,单台电动车钨用量较传统材料提升3倍;光伏产业中,钨丝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已超60%,替代传统钢丝可提高切割效率,2025年全球钨丝需求预计超4500吨,市场规模突破20亿元。
高端制造领域同样需求强劲。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行业对高纯钨材的需求年增12%-15%;军工领域因欧盟国防开支增加,穿甲弹用钨合金订单已排至2026年。此外,硬质合金刀具国产率提升至78%,进一步拉动钨消费。
政策与出口:全球资源博弈的缩影
中国对钨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不仅维护了国家资源安全,更推动了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一政策导致全球钨供应紧张,欧美市场尤为明显。欧盟已启动10万吨战略储备招标,试图缓解供应压力;美国虽对硬质合金加征50%关税,但出口量仍逆势增长9%,显示其对中国钨资源的依赖。
未来展望:高价能否持续?
短期来看,钨价仍受供需失衡支撑,但需警惕库存周期反转风险。若制造业PMI维持51.2%以上扩张区间,钨粉价格或挑战420元/公斤;长期则需关注新能源需求持续性及海外矿山投产进度。广发证券预测,受资源品位下降和环保约束限制,钨精矿长期价格或达18-20万元/吨,但海外供应增量及循环利用技术突破可能压制涨幅。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