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锂电早报:AI电芯新进展,硅碳负极加速量产,新能源赛道迎来进化

锂电早报:AI电芯新进展,硅碳负极加速量产,新能源赛道迎来进化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近期,储能电芯市场供需矛盾凸显。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南都电源等企业订单需求激增,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但仍难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部分订单甚至出现“加价排队等货”现象。

资讯一、储能电芯供不应求,行业龙头加速扩产

近期,储能电芯市场供需矛盾凸显。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南都电源等企业订单需求激增,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但仍难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部分订单甚至出现“加价排队等货”现象。

储能业务成企业新增长极 
随着新型储能从辅助赛道转向核心战场,头部企业加速战略转型。阳光电源半年报显示,其储能系统营收达178亿元,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总营收比重升至40.89%。瑞浦兰钧、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亦远超动力电池,其中亿纬锂能储能电池上半年出货28.71GWh,同比增长37%,占总营收比例显著攀升。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储能业务营收均已突破百亿元,行业呈现“动储双轮驱动”新格局。

优质产能紧缺,行业分化加剧 
尽管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激增97%,但行业整体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原材料价格波动、低价竞争及技术降本压力导致电芯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市场呈现“优质产能强者恒强”特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高达85%以上,而中小企业因技术、成本劣势产能利用率不足。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专家应光伟分析,满足高安全、长寿命等要求的优质产能仍存缺口,未来价格下降空间有限,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面对国内竞争白热化,出海成为企业突围重点。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电芯全球出货量占比超90%,阳光电源、比亚迪等企业海外营收占比突破50%。中信证券预测,欧美储能需求放量叠加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电力紧缺,将进一步拉动国产储能产业链出海。行业亟需完善标准体系,通过智能化运维、虚拟电厂等创新模式提升竞争力,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

资讯二、德赛电池北美首发“主动安全”AI电芯,引领储能技术革新 

当地时间9月9日,德赛电池在RE+2025国际光伏储能展会上宣布,面向北美市场推出自主研发的“先知芯觉”AI电芯及系统,通过植入高灵敏传感器实现热失控毫秒级预警,重新定义储能安全标准。 

此次展出的核心产品包括: 
1. LPC2.0锂电UPS系统:专为数据中心设计,搭载86Ah高倍率电芯,支持10C放电能力,可瞬时响应电力中断,保障“零宕机”运行; 
2. 工商业储能柜:Lumos系列215kW工商业一体柜及344kWh直流柜,适配北美市场需求; 
3. AI电芯技术:集成电压、温度、气压三重监测,结合AI算法预判风险,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阶段,已实现量产。 

此外,德赛电池与华宝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定制化储能解决方案,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应用,加速绿电普及。 

作为全球储能领域头部企业,德赛电池已在美、德、土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在越南建成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此次技术发布标志着其从“被动防护”向“主动安全”转型的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资讯三、道氏技术硅碳负极项目落地广东恩平,年产千吨加速固态电池材料布局 

道氏技术9月10日宣布,其与广东省恩平市政府正式签订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投资协议,标志着该企业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硅碳负极因超高理论比容量被誉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材料,当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道氏技术表示,该项目将完善其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并为未来扩大产能奠定基础。根据规划,项目初期产能为1000吨/年,后续可根据市场需求动态扩增至5000吨/年。目前,公司已启动配套建设,预计新增的300吨年产能将于2025年底率先投产。 

凭借技术突破,道氏硅碳负极已通过严格评测,累计向消费、数码及动力电池领域30余家客户送样,部分客户实现批量供货。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公司技术成熟度提升,共同推动产能扩张计划加速落地。 

道氏技术强调,此次合作不仅强化了公司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领域的竞争力,还将助力恩平市新能源产业链升级。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高性能材料支持。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