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重庆、湖北等地遭遇持续高温侵袭,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两地通过整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等资源,加速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探索出一条以市场化手段缓解电力紧缺的新路径。
在湖北武汉,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内,新能源车主通过V2G(车辆到电网)技术将车辆接入电网,利用电价高峰时段放电售电。
重庆则通过“光伏+储能+V2G”组合模式构建智慧零碳电厂,白天利用光伏发电供企业使用,富余电力存储至储能站,并在高峰时段向电网输送。
技术支撑源于车网互动(V2G)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通过双向充电桩与电网连接,在低谷时段(如夜间)以0.3-0.5元/度低价充电,高峰时段(如午后)以1.2-3元/度高价放电,差价收益显著。江苏等地进一步推出分时电价政策,将午间设为谷电时段,鼓励“谷充午补”模式,降低车主充电成本。
规模化推广仍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支持V2G的充电桩覆盖率不足,目前全国仅约5%的公共充电桩具备双向功能;另一方面,频繁充放电可能影响电池寿命,尽管宁德时代等企业已推出循环寿命超1万次的钠离子电池,但成本仍高于传统锂电池。
虚拟电厂与新能源车的协同发展正重塑能源消费逻辑。
在深圳,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通过V2G技术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部分社区在用电紧张时由新能源车接力供电,单次放电可满足30户家庭1小时用电需求。
随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对虚拟电厂建设的推进,以及《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车网互动的支持,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银行”属性将进一步凸显,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灵活性资源。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