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年9月11日,长江综合金属镨均价798750元/吨,较前日上涨5000元;而氧化镨均价637500元/吨,连续两日持平。这一价格分化现象,折射出稀土产业链在新能源革命中的结构性变化——从政策管控到技术迭代,从资源争夺到应用场景拓展,多重力量正在重塑镨的价值逻辑。
供给端:政策收紧与回收体系重构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主产国,2025年继续强化总量管控。据工信部《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首批开采指标缩紧至27万吨以内,冶炼分离指标提升至34万吨,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扩产与技改提升产能利用率,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扩产项目使原料供应紧张局面缓解,但环保成本攀升至10万元/吨以上,推动金属镨生产成本上行。
回收体系方面,稀土回收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形成“原生矿-终端应用-废料回收”闭环。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催生20万吨回收量,再生镨占比提升至15%,但金属镨因回收率低、加工复杂,供给弹性弱于氧化镨,成为价格上行推手。
需求端: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双重驱动
需求侧,金属镨在高端应用领域的需求激增。新能源汽车领域,钕铁硼永磁电机渗透率超70%,每辆电动车消耗5千克钕铁硼,直接拉动金属镨需求;风电领域,直驱永磁风机占比提升至70%,对耐高温钕铁硼的需求增长42%;人形机器人伺服系统对高精度镨基合金的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30%,成为新兴增长极。
相比之下,氧化镨需求增长相对平缓。其在催化剂、陶瓷等传统领域的应用稳定,但受限于技术迭代速度,增量空间有限。例如,半导体靶材对高纯氧化镨的需求增长,但受制于原料价格波动与加工费压缩,价格难以显著上行。
市场情绪与资本:战略属性重估与投机行为
镨的战略属性在2025年进一步凸显。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将进口矿纳入总量管控,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引发国际供应链安全焦虑。欧美加速战略储备,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俄合计控制全球90%镨供应,资本市场上,镨矿资源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资源囤积与流通量控制推高价格。
技术突破亦加剧市场分化。晶界扩散技术提升镨基合金矫顽力,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高温工况需求;纳米级氧化镨在光催化、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扩大至35%。然而,金属镨因加工费高、收率低,更易受投机资本影响,而氧化镨因市场成熟、竞争充分,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价格分化的深层逻辑
金属镨与氧化镨的价格分化,本质上是产业链上下游博弈的结果。供给端,政策管控与回收体系重构压缩金属镨供给弹性;需求端,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对金属镨的刚性需求推高其价格;市场情绪与资本则通过战略属性重估与投机行为放大波动。氧化镨因需求增长平缓、市场成熟,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