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整治光伏内卷初见成效,产能过剩、价格战与质量危机倒逼产业重构

整治光伏内卷初见成效,产能过剩、价格战与质量危机倒逼产业重构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9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报价区间攀升至48,000-49,000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大涨2,000元/吨至48,500元/吨,创近阶段性新高。价格修复是否意味着光伏上游产业链将迈入供需再平衡阶段?

2025年9月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报价区间攀升至48,000-49,000元/吨,均价较前一交易日大涨2,000元/吨至48,500元/吨,创近阶段新高。价格修复是否意味着光伏上游产业链将迈入供需再平衡阶段?

实际上,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重要转折,自工信部联合五部门召开高规格座谈会以来,政策端直指产能过剩、低价倾销、质量滑坡三大顽疾,释放出“强监管+促转型”的强烈信号。 

过去十年,光伏产业依赖政策红利与资本狂飙实现全球霸主地位,但盲目扩产导致全产业链过剩。2024年二季度,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线,中小厂商停产潮蔓延;组件环节为抢订单大打价格战,甚至出现“功率虚标”“偷工减料”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光伏组件抽检合格率仅69.4%,安全隐患与信任危机双重爆发。 

政策高压下,硅料价格已反弹至5万元/吨,组件招标价回升至0.7元/W以上。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表态抵制低价竞争,光伏玻璃企业主动减产30%。市场分析指出,短期行业将加速出清,中长期需依靠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突围。

供给端:产能出清加速,价格传导机制修复 

数据显示,2025年多晶硅名义产能380万吨/年中,综合能效不达标产线占比超15%,专项监察将加速这部分产能退出。但全产业链库存仍处39万吨高位,价格持续回升需观察9月30日能效监察结果落地情况。

需求端:发电侧IRR约束与新兴场景拓展 

当前制约需求的核心矛盾仍是发电央企8%以上的IRR要求,导致组件采购压价行为持续。但分布式光伏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需求韧性显现,202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占比提升至42%,工商业储能配套需求激增120%。

海外市场方面,欧盟碳关税(CBAM)倒逼企业布局东南亚产能,2025年海外组件产能占比预计达40%,对冲贸易壁垒风险。

短期硅料价格或突破5.5万元/吨,组件价格回升至0.75-0.8元/W,但需关注9月抢装潮后需求回落风险。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光伏